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用技术
         
        专家提出五项关键措施,助力生猪养殖节本增效
        编稿时间:2022-05-13 10:18    来源: 农民日报    字体:
         

        当前,生猪价格进入下行通道,不少养殖场(户)出现亏损。为帮助养殖场(户)减少损失,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提出五项节本增效措施,供大家参考。

        1、提升母猪综合生产效率

        生产上,一般将提高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(PSY)作为提升生猪养殖综合效率的关键措施。当前生猪行情,PSY保持在25头以上非常重要。要提升母猪综合生产效率,按母猪出生到分娩不同阶段,从后备母猪培育、配种与妊娠管理、分娩与哺乳管理、适时淘汰四个方面着手,力争“多生、少死”。

        后备母猪培育

        后备母猪培育成功率是养殖场生产成绩的重要考核指标。优秀的育种场可将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用于后备种猪选留,在此基础上结合表型特征进行选留。通常选择体型好、有效乳头数7对以上、排列均匀、背腰平直、肢蹄健壮、生殖器发育良好、无畸形等母性表现良好的母猪。

        后备母猪要单独驯养,应在165日龄前完成所有驯化和免疫,提高后备母猪健康水平。后备母猪140日龄开始使用结扎公猪混养诱情,持续2周,155日龄开始赶后备母猪到查情栏进行查情、诱情工作,每天2次,每栏每次15分钟,做好发情记录;连续查情21天后没有发情的后备猪进行混栏处理,混栏后继续每天赶母猪到查情栏进行查情、诱情工作;后备母猪达200日龄仍没有初情期且体型体况正常地用激素催情,催情后210日龄仍没有发情的建议淘汰处理。

        后备母猪饲养密度1.5平方米/头,光照强度200lux,每天光照16小时。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后备母猪培育,做到210日龄初情期比例达70%以上,在第2~3情期、240日龄前配种,降低后备培育成本。

        配种与妊娠期管理

        主要包括诱情与配种、受胎与返情检查、空怀猪管理、妊娠期管理等关键点。要通过提高配种分娩率,降低母猪非生产天数,实现节本增效。

        母猪断奶后第二天使用公猪诱情,诱情公猪要求性欲旺盛、嘴上泡沫多、易控制,每周采精1次,保持诱情公猪的性欲,根据母猪体况和发情状况适时输精配种。精液使用前需检测活力,活力在0.7以上的才能使用。

        配种后的母猪在舒适、安静的环境下饲养,避免应激影响胚胎着床。配种后18~23天与38~42天赶公猪进行返情检查、24~31天进行B超妊检,及时发现返情、妊检阴性的母猪。

        空怀母猪按批次进行精细化管理,每天上午、下午赶公猪进行查情诱情,并使用并栏、饥饿等方法刺激母猪自然发情,空怀超过18天仍不发情的,及时使用激素进行催情,避免母猪空怀天数超过40天,减少非生产天数。

        同时,采取精准饲喂措施,做好妊娠期饲喂管理。母猪配种时、妊娠30天、妊娠60天、妊娠90天、产前测定P2点背膘,根据背膘情况调整日粮配方,保障不同妊娠阶段的营养需要,使母猪上产床时背膘(16~19毫米)合格率达70%以上,提升母猪配种妊娠效率。通常采用配种妊娠率、配种分娩率、上产床背膘合格率、产仔数等指标来评估这个阶段的管理效果。

        分娩与哺乳期管理

        分娩是母猪产出的最后一环。产房管理方面,最重要的是科学接产、精准寄养、准时阉割与断奶、提高母猪采食量、提升母猪哺育力等综合措施,实现产出最大化。

        产房采用全进全出管理,产房仔猪断奶后,按“清空、冲洗、干燥、消毒”的流程进行空栏处置。母猪分娩前做好物资准备,进产房前清洗干净。母猪分娩过程中,做好产房1日龄管理,安排专人进行接生、助产,减少死胎;做好初生仔猪的保温和分批哺乳工作,确保仔猪吃足初乳。分娩后48小时内完成并窝寄养工作。哺乳母猪采用饮水采食最大化的饲喂策略,自由采食,日均采食量达6公斤以上。做好母猪产后保健工作,确保产后恢复良好,提高哺乳期泌乳量和断奶后的断配率。通常采用哺乳仔猪死亡率、21日断奶重、断奶仔猪数、母猪断配率等指标来评价这个阶段的管理效率。

        适时淘汰

        有计划地淘汰低效能种猪,是当前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。尽快淘汰三元甚至多元杂交种猪以及回交种猪,淘汰6胎及以上低产老龄母猪,改善母猪群胎次结构,构建年轻高产母猪群;将连续二次不发情或配不上、连续二次流产、连续两胎产仔数低于8头、断奶后2个情期不发情、断奶后炎症严重、肢蹄病严重的母猪列入首要淘汰对象,管理上明确母猪淘汰标准、淘汰时间,让一线员工合理安排生产,及时用优秀母猪来替换低产母猪。在全国大范围能繁母猪产能过剩,行业管理部门发出减产能预警时,应加大低产母猪淘汰力度。

        2、加强疫病防控

        疾病是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风险,养殖场(户)不能因为猪价降低而忽视疾病防控,要时刻抓好防疫,降低生猪死亡率。

        正常情况下,生猪发病率要控制在5%以下。母猪死亡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,相当于增加0.25头仔猪。目前我国生猪疾病主要包括非洲猪瘟、猪流行性腹泻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、猪支原体肺炎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及口蹄疫、猪瘟、伪狂犬病等。对于非洲猪瘟这类尚无有效疫苗的猪病,要通过生物安全和环境净化来预防。

        养殖场(户)要做好场区的隔离封闭和环境卫生,强化进场人员、饲料、车辆和其他物资的管控和消毒,做好猪群健康排查和采样检测,发现疾病风险及时处置。对于已有疫苗的猪病,要在做好生物净化的前提下,根据养殖场实际和免疫要求,做好免疫接种。通过均衡饲料日粮、改善通风质量、减少猪群应激等综合饲养管理水平的提升,提高猪群自身免疫力与成活率,提高猪群整体效率。

        3、降低养殖成本

        饲料成本是生猪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成本。一般来说,母猪妊娠和哺乳、仔猪教槽和保育、中大猪生长育肥阶段饲料分别占的饲料总成本的10%、15%及75%。在母猪哺乳阶段,主要通过提高采食量来提高仔猪的健康状况。在教槽和保育阶段,通过饲喂优质饲料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,缩短上市时间。在生长育肥阶段,重点是提高生长肥育猪的饲料转化效率,降低饲料消耗。

        2018年,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了《仔猪、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》团体标准,设置了仔猪和生长肥育猪日粮蛋白质的上限值,旨在促进猪低蛋白质日粮的推广应用。通常情况下日粮蛋白质水平每降低1个百分点,可减少2.3个百分点的豆粕用量。根据2021年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发布的《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》,还可使用糙米、小麦、高粱、大麦、木薯等替代玉米,使用菜籽粕、棉籽粕、花生粕、葵花粕、芝麻粕等杂粕替代豆粕,通过原料替代优化措施,每吨饲料成本可降低100元以上。

        在饲喂管理上,做好料槽管理,生长育肥期每种料型损耗不超过3%,减少饲料浪费。推广阶段饲喂,根据生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,选择相应的饲料日粮,专业育肥场(户)可使用精细阶段饲喂,提高饲料转化效率。

        4、合理调整种群存栏结构

        根据现阶段能繁母猪产能状况,养殖场(户)要优化能繁母猪结构(品种、胎龄等)、适当降低存栏规模。对于大型规模企业,可通过优化结构、自育自繁、合理存栏,保障生产效率的最大化;对于中小规模养殖场(户),要从优质种源基地选购高繁后备种猪,优化母猪的胎龄结构,7胎以上母猪原则上不保留。对生长育肥猪,应正常出栏、不压栏,保证正常的生产节律。

        目前,我国部分核心育种场达100公斤体重日龄在150天以内,生长育肥期料重比2.4∶1,母系猪窝产总仔数15头以上。可根据母系综合选择指数、产活仔EBV值,对在群母猪进行分群,组建高产基础群,严格把控高产猪群门槛,逐步提高猪群的产仔数。应选择生长快、料重比好的种公猪或种公猪精液进行配种,缩短商品肥猪的上市时间,提高饲料转化效率。

        5、做好现金流管理

        一般情况下,生猪养殖现金成本占总成本的70%左右,现金流管理十分关键。要维持猪场正常生产经营,养殖场(户)应科学管控生产过程中的现金成本。饲料、种猪、兽药、疫苗、人工、水电和设备维护等费用是最主要现金成本,其中饲料费用占比70%左右。按当前饲料原料价格计算,每生产1头120公斤标准体重的商品肉猪,饲料费用在1200元以上,总现金需求可达1500~1800元。

        通常来讲,越是行情低迷期,养殖场(户)融资、借款等越困难。生产者应密切关注行情变化,制订损益表,科学规划生产。一旦商品猪销售收入低于现金成本,就应当考虑适度控制规模、减少投入,全方位节省现金支出。如果预期价格持续低于现金成本,可适当降低育肥猪出栏体重和母猪配种量,最大限度减少现金支出,同时还要多渠道争取金融政策支持,保障持续经营。养殖场(户)应积极与上下游产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,确保饲料供得上、生产能维持、肥猪销得出。
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打印本页
        关闭窗口